
2月18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主辦,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北京市廣播電視局承辦的電視劇《天下無詐》研評會在北京召開。公安部門、文藝工作者與媒體工作者齊聚一堂,就這部作品的現實意義,以及其代表的現實主義刑偵作品,如何在當下展開創作,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并對《天下無詐》所蘊含的現實教育意義以及文藝創作作了指導性的評論。
電視劇《天下無詐》是《重案六組》原班人馬打造,王茜擔任制片人,余丁執導,郭曉東、徐悅、王茜等領銜主演的國內首部反電信詐騙題材的電視劇。該劇講述了為破獲一起涉案金額巨大的電信詐騙案件,原刑警隊副隊長鄺鐘臨危受命,與馬賽、朱西寧等人緊急成立反電詐十支隊,與電詐犯罪集團斗智斗勇的故事。
百姓的“防騙教科書”,社會意義深遠的“誠意之作”
公安部宣傳局副局長孫潔表示,電視劇《天下無詐》是公安部的重點項目之一,主創團隊用四年時間交出了一部“誠意之作”,本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現實主義為風格基調,使得這部戲能夠直面社會現實,在體現時代特征的同時,為新時代公安題材影視作品的創作樹立了全新標桿。這部劇是圍繞著打擊電信詐騙,重在揭露形形色色的電信詐騙的手法,意在提高人民群眾的防詐識騙能力,視角新穎,主題突出,它是一部創新表達警察故事的首部反電信詐騙題材的電視劇,它對于震懾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促進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都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并且它的社會意義遠遠大于藝術成就。
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陳士渠則重點講述了當今社會,電信詐騙的危害性之高,足以使人家破人亡。詐騙分子能夠利用日益發達的網絡,使人在不知不覺中便掉入了詐騙的陷阱。提升群眾的防騙意識,是這部電視劇最具有價值的現實意義。但是要想提高識騙能力,還要靠文藝作品,尤其是電視劇的傳播。
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張鳳雨,用責任、生活、精品來總結了《天下無詐》這部電視劇,并提出了公安部門要講好民警故事,發好公安聲音,筑好警察形象的口號。從《解救吾先生》,到《天下無詐》,中國公安一直與文藝創作保持密切聯系,中國公安群體也始終為我們社會和諧穩定做出積極貢獻。
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十支隊副支隊長趙煒提出,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發展也是非???,為更好保障網民不受電信詐騙的威脅,公安部門始終在發展智慧刑偵建設方面保持高昂的熱情。有了公安部門的不懈努力,中國的網絡安全一定會不斷增強。同時,這部劇的熱播對于真實展現我們新時期首都刑警,特別是反詐民警的無私奉獻,起著重要的宣傳作用。同時,它也能夠提高老百姓對于識騙的能力。
身為《天下無詐》制片人的王茜與團隊一起,歷經長達四年的打磨,在2019年春節,向廣大電視劇觀眾交出了一份優秀的作品。為使電視劇的現實性更強,王茜帶領創作團隊先后奔赴多省市進行電信詐騙的實地考察,積累了豐富的素材。拍攝這部電視劇時,團隊眾人也累積了專業性極強的公安知識。正是有了這種匠心精神,才有了《天下無詐》的誕生。
從《重案六組》到《天下無詐》,涉案劇不僅是“斗智斗勇”
在分析研討《天下無詐》的現實意義之余,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呼吁在座各位文藝工作者,要將這種實用價值拔高,從而在人文精神層面深挖內涵、提升內蘊。刑偵劇在燒腦、智勇之余,更要在人性問題的角度有所深刻。這也是《天下無詐》比《重案六組》有所進步的地方。同時,他認為此片對我們的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具有一種啟發意義和示范效應,它在讓現實題材電視劇如何有更加具有它的真實性、現實性和典型性這三點上,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樣品。
正如編劇陳飛所言,因為一系列實地考察,他們深刻地意識到了一線的公安干警在反電詐的過程中的艱苦奮斗,他們付出的是遠比一部電視劇所呈現出的更艱苦卓絕的努力。
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湖南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資深評論人盛伯驥,從文藝傳播角度出發,作了十分獨特的發言。他認為,《天下無詐》是一部堪稱人民宣言書的代表,是一部新時代安全預防科教書,是一部有時代特征的新公安故事。它的傳播價值不僅在于能夠讓老百姓提高對電信詐騙的認識和防范意識,更能提高人民群眾對中國公安群體的認知。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從文藝創作的層面,對《天下無詐》做出了高層面的總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歸生活,是李準對《天下無詐》的論斷性總結。他覺得這個片子可以再拍續集,因為一定有很多新的犯罪案件,有很多新的破案方法,除此之外,李準先生認為劇情還是跟著情節走受到的感動更多一些,人物性格的刻畫能從情節發展中吸收更多的東西,吸收更多的營養。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認為:看這個電視劇告誡我們這些人不要受騙上當比聽多少報告都管用,以后就聰明起來了。”仲呈祥先生從《天下無詐》的教育警示意義方面出發,代表了廣大電視劇觀眾的第一感受,正是這部電視劇的現實教育意義最根本的所在。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一川,從第29-30集兩集里面,有關嫌疑犯梁海的審問段落入手,側重分析了小細節的大道理??此坪喓唵螁蔚囊粋€故事支線,實則蘊含著十分精致的藝術處理方式。
《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袁新文把自己作為一個普通的觀眾,代表廣大劇迷,談了自己的看劇感受。他認為,這部劇在處理刑偵涉案之余,在人物性格塑造、為人處世的方法上也很有意義?,F如今,我們的觀眾人人都是評論家,人人都是評判者,人人都是評分者,所以我們的作品創作怎么樣,是不是符合生活的邏輯,是不是符合藝術的邏輯,人人都有發言權。這部劇能夠處理好人物塑造和故事情節之間的關系,已是十分不易了。
《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肯定了《天下無詐》的題材優勢、劇本塑造。同時,她也對劇本創作提出了個人見解,希望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能夠在依托現實的同時,處理好文藝加工與現實創作的關系。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研究部主任趙彤表示,在一些消費公安文化的網劇中,公安文化被表現成個人智力的游戲,是一種個人主義文化的形式化展現。而在《天下無詐》中,是一種集體主義文化的表現,不光有北京市公安局的警察,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警察,這是一個發生在北京的全國公安系統的案子。
如何拍出中國百姓喜聞樂見、又具有現實教育意義的電視劇,是我們每個文藝工作這都需要潛心思索的問題。文藝創作的價值所在,就是能夠讓中國公安的形象走進百姓生活之中,這種親民是潛移默化、難能可貴的。